大语言模型面试题

全栈学习体系大约 6 分钟面试大模型LLM面试题AI

大语言模型面试题

1. 什么是大语言模型(LLM)?

答案: 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,通过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训练,能够理解、生成和操作人类语言。典型的例子包括GPT、BERT、LLaMA等。

核心特点:

  • 大规模参数(通常数十亿到数千亿)
  • 预训练-微调范式
  • 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
  • 涌现能力(Emergent Abilities)

2. GPT vs BERT 的主要区别

GPT(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)

  • 架构:单向Transformer(仅使用解码器)
  • 训练方式:自回归语言建模
  • 应用:文本生成、对话、代码生成
  • 特点:生成能力强,上下文理解有限

BERT(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)

  • 架构:双向Transformer(仅使用编码器)
  • 训练方式:掩码语言建模 + 下一句预测
  • 应用:文本分类、命名实体识别、问答
  • 特点:理解能力强,生成能力有限

3. Transformer架构详解

核心组件

  1.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

    • 计算查询、键、值之间的注意力权重
    • 多头并行处理不同的表示子空间
    • 公式:Attention(Q,K,V) = softmax(QK^T/√d_k)V
  2. 位置编码

    • 为序列中的每个位置添加位置信息
    • 正弦余弦位置编码或可学习位置编码
  3. 前馈神经网络

    • 两层线性变换 + 激活函数
    • 增加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
  4. 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

    • 缓解梯度消失问题
    • 稳定训练过程

优势

  • 并行计算效率高
  • 长距离依赖建模能力强
  • 可扩展性好

4. 注意力机制原理

自注意力机制

计算步骤:

  1. 将输入转换为查询(Q)、键(K)、值(V)
  2. 计算注意力分数:score = QK^T
  3. 缩放:score = score / √d_k
  4. 应用softmax得到注意力权重
  5. 加权求和得到输出

多头注意力

  • 将Q、K、V投影到不同的子空间
  • 并行计算多个注意力头
  • 拼接所有头的输出
  • 通过线性层得到最终输出

优势

  • 捕获不同类型的依赖关系
  • 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
  • 增强并行计算效率

5. 预训练和微调

预训练(Pre-training)

  • 目标:在大规模无标签数据上学习通用表示
  • 任务:语言建模、掩码预测等
  • 优势: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
  • 挑战:计算资源需求大

微调(Fine-tuning)

  • 目标:在特定任务上优化模型
  • 方法:监督学习、强化学习、指令微调
  • 优势:快速适应新任务
  • 挑战:过拟合、灾难性遗忘

常见微调方法

  1. 全参数微调:更新所有参数
  2. 参数高效微调:LoRA、Adapter、Prefix Tuning
  3. 指令微调:使用指令-输出对训练
  4. 强化学习微调:RLHF(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)

6. 涌现能力(Emergent Abilities)

定义

当模型规模达到某个阈值时,突然出现的能力,这些能力在较小模型中不存在。

典型涌现能力

  • 少样本学习:Few-shot Learning
  • 思维链推理:Chain-of-Thought Reasoning
  • 代码生成:Code Generation
  • 多语言能力:Multilingual Capabilities
  • 指令跟随:Instruction Following

理论解释

  • 缩放定律:性能与模型规模的关系
  • 涌现阈值:能力出现的临界点
  • 能力组合:简单能力的组合产生复杂能力

7. 提示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

定义

设计和优化输入提示,以获得更好的模型输出。

常用技术

  1. Few-shot Learning

    输入:苹果是红色的
    输入:香蕉是黄色的
    输入:橙子是?
    输出:橙色的
    
  2. 思维链提示

    问题:小明有5个苹果,给了小红2个,又买了3个,现在有几个?
    思考:小明原来有5个,给了小红2个后剩下3个,又买了3个,所以现在有6个。
    答案:6个
    
  3. 角色扮演

    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Python程序员,请帮我优化以下代码...
    

最佳实践

  • 明确指令和要求
  • 提供示例和上下文
  • 使用清晰的格式
  • 迭代优化提示

8. 模型评估指标

语言模型评估

  • 困惑度(Perplexity):衡量模型对文本的预测准确性
  • BLEU分数:机器翻译质量评估
  • ROUGE分数:文本摘要质量评估

大模型特定评估

  • MMLU:多任务语言理解
  • HellaSwag:常识推理
  • HumanEval:代码生成能力
  • TruthfulQA:事实准确性

人工评估

  • 相关性:输出与输入的匹配程度
  • 有用性:输出对用户的价值
  • 安全性:避免有害内容
  • 真实性:信息的准确性

9. 模型部署和优化

部署挑战

  • 计算资源:GPU内存、推理延迟
  • 成本控制:计算成本、存储成本
  • 可扩展性:并发处理能力
  • 监控维护:性能监控、模型更新

优化技术

  1. 模型压缩

    • 量化(Quantization)
    • 剪枝(Pruning)
    • 知识蒸馏(Knowledge Distillation)
  2. 推理优化

    • KV缓存(Key-Value Caching)
    • 批处理(Batching)
    • 动态批处理(Dynamic Batching)
  3. 硬件优化

    • 模型并行(Model Parallelism)
    • 流水线并行(Pipeline Parallelism)
    • 张量并行(Tensor Parallelism)

10. 安全和伦理问题

主要挑战

  • 偏见和歧视:训练数据中的偏见
  • 虚假信息:生成不准确或误导性内容
  • 隐私泄露:训练数据中的敏感信息
  • 滥用风险:恶意使用模型能力

缓解措施

  • 数据清洗:去除偏见和有害内容
  • 安全训练:使用安全数据集训练
  • 输出过滤:检测和过滤有害输出
  • 使用政策: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

11. 实际应用场景

企业应用

  • 客服机器人:自动回答客户问题
  • 内容生成:营销文案、产品描述
  • 代码助手:代码生成和调试
  • 数据分析:自然语言查询数据

个人应用

  • 学习助手:解释概念、回答问题
  • 写作助手:文章创作、翻译
  • 创意工具:故事创作、头脑风暴
  • 编程助手:代码编写、问题解决

12. 面试准备建议

技术深度

  • 深入理解Transformer架构
  • 掌握注意力机制原理
  • 了解预训练和微调方法
  • 熟悉提示工程技术

实践经验

  • 使用主流大模型API
  • 完成提示工程项目
  • 参与开源模型训练
  • 了解部署和优化技术

行业趋势

  • 关注最新模型发布
  • 了解技术发展方向
  • 掌握评估和基准测试
  • 关注安全和伦理问题

项目展示

  • 准备具体的应用案例
  • 展示技术选型的思考
  • 说明性能优化的方法
  • 讨论实际部署的挑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