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G技术面试题
大约 27 分钟面试RAG检索增强生成面试题AI
RAG技术面试题
1. 什么是 RAG?RAG 的主要流程是什么?
答案: RAG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,检索增强生成)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检索和文本生成的技术,通过检索相关文档来增强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。
RAG定义
RAG通过以下方式工作:
- 检索阶段 - 从知识库中检索与查询相关的文档
- 生成阶段 - 将检索到的文档作为上下文,生成回答
主要流程
1. 索引阶段(Indexing)
- 文档收集 - 收集和预处理文档
- 文档分块 - 将文档分割成小块
- 向量化 - 使用嵌入模型将文本转换为向量
- 索引构建 - 构建向量索引
2. 检索阶段(Retrieval)
- 查询处理 - 处理用户查询
- 查询向量化 - 将查询转换为向量
- 相似度搜索 - 在向量数据库中搜索相似文档
- 文档排序 - 按相关性排序检索结果
3. 生成阶段(Generation)
- 上下文构建 - 将检索到的文档作为上下文
- 提示工程 - 构建包含上下文的提示
- 模型生成 - 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回答
- 结果优化 - 优化和格式化生成结果
2. 什么是 RAG 中的 Rerank?具体需要怎么做?
Rerank定义
Rerank(重排序)是在初始检索结果的基础上,使用更精确的模型对文档进行重新排序,以提高检索精度。
为什么需要Rerank
- 初始检索精度有限 - 基于向量的检索可能不够精确
- 语义理解不足 - 简单的相似度计算可能忽略语义细节
- 上下文缺失 - 向量检索缺乏上下文信息
具体实现方法
1. 交叉编码器(Cross-Encoder)
- 原理:同时编码查询和文档
- 优势:精度高、考虑交互信息
- 劣势:计算成本高、无法预计算
- 实现:使用BERT等预训练模型
2. 多阶段检索
- 第一阶段:使用向量检索获取候选集
- 第二阶段:使用交叉编码器重排序
- 优势:平衡效率和精度
- 实现:结合BM25和BERT
3. 混合排序
- 原理:结合多种排序信号
- 信号:相关性分数、新鲜度、权威性
- 实现:加权组合多个分数
实现步骤
- 候选集获取 - 使用向量检索获取候选文档
- 特征提取 - 提取文档和查询的特征
- 重排序模型 - 使用交叉编码器计算相关性分数
- 结果排序 - 按重排序分数排序
- 结果返回 - 返回重排序后的结果
3. 什么混合检索?在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开发中,混合检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?
混合检索定义
混合检索(Hybrid Search)是结合多种检索方法的策略,通常包括稀疏检索(如BM25)和密集检索(如向量检索)。
主要解决的问题
1. 检索精度问题
- 稀疏检索:擅长精确匹配,但语义理解有限
- 密集检索:擅长语义理解,但可能错过精确匹配
- 混合检索:结合两者优势,提高整体精度
2. 召回率问题
- 单一方法局限:单一检索方法可能遗漏相关文档
- 互补性:不同方法可以互补,提高召回率
- 鲁棒性:提高检索系统的鲁棒性
3. 查询类型适应
- 关键词查询:稀疏检索效果更好
- 语义查询:密集检索效果更好
- 混合查询:需要结合两种方法
实现方法
1. 级联检索(Cascade)
- 流程:先稀疏检索,再密集检索
- 优势:效率高、精度好
- 劣势:可能遗漏相关文档
2. 并行检索(Parallel)
- 流程:同时进行稀疏和密集检索
- 优势:召回率高、鲁棒性好
- 劣势:计算成本高
3. 融合检索(Fusion)
- 流程:分别检索后融合结果
- 方法:RRF、加权融合、学习融合
- 优势:灵活性高、效果好
4. RAG 的完整流程是怎么样的?
完整流程详解
阶段一:数据准备
数据收集
- 收集相关文档和数据源
- 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
- 处理不同格式的数据
数据预处理
- 数据清洗和标准化
- 去除噪声和重复数据
- 数据格式统一
文档分块
- 选择合适的分块策略
- 设置合适的分块大小
- 保持语义完整性
阶段二:索引构建
向量化
- 选择嵌入模型
- 将文本转换为向量
- 处理向量维度
索引创建
- 选择向量数据库
- 构建索引结构
- 优化索引参数
元数据管理
- 存储文档元数据
- 建立文档映射关系
- 管理索引版本
阶段三:查询处理
查询理解
- 分析查询意图
- 提取关键信息
- 查询预处理
检索执行
- 查询向量化
- 相似度搜索
- 结果排序
结果处理
- 结果去重和合并
- 相关性过滤
- 结果格式化
阶段四:生成回答
上下文构建
- 选择相关文档
- 构建上下文窗口
- 处理上下文长度
提示工程
- 设计提示模板
- 包含检索结果
- 优化提示效果
模型生成
- 调用大语言模型
- 生成回答内容
- 处理生成错误
阶段五:结果优化
质量检查
- 检查回答质量
- 验证信息准确性
- 处理幻觉问题
结果优化
- 格式化和美化
- 添加引用信息
- 优化用户体验
反馈收集
- 收集用户反馈
- 分析使用数据
- 持续优化系统
5. 在 RAG 应用中为了优化检索精度,其中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怎么做?
数据清洗策略
1. 文本清洗
- 去除噪声:去除HTML标签、特殊字符
- 标准化:统一格式、编码、大小写
- 去重:去除重复内容和段落
- 语言检测:确保语言一致性
2. 内容过滤
- 质量过滤:过滤低质量内容
- 长度过滤:过滤过短或过长的文档
- 相关性过滤:过滤不相关的内容
- 时效性过滤:过滤过时的内容
3. 结构化处理
- 表格处理:提取表格数据
- 列表处理:处理列表和枚举
- 标题处理:提取和标准化标题
- 链接处理:处理内部和外部链接
预处理方法
1. 文档分块
- 固定长度分块:按字符数或token数分块
- 语义分块:按段落或章节分块
- 重叠分块:添加重叠区域保持上下文
- 层次分块:构建层次化分块结构
2. 文本增强
- 同义词替换:增加词汇多样性
- 句式变换:增加句式多样性
- 数据增强:生成更多训练数据
- 多语言处理:处理多语言内容
3. 元数据提取
- 标题提取:自动提取文档标题
- 关键词提取:提取关键信息
- 分类标签:自动分类和标签
- 时间信息:提取时间相关信息
质量控制
1. 质量评估
- 内容质量:评估内容的价值和准确性
- 结构质量:评估文档结构的合理性
- 语言质量:评估语言表达的流畅性
- 完整性:评估信息的完整性
2. 质量监控
- 实时监控:监控数据质量变化
- 异常检测:检测异常和错误数据
- 质量报告:生成质量评估报告
- 自动修复:自动修复常见问题
6. 什么查询扩展?为什么在 RAG 应用中需要查询扩展?
查询扩展定义
查询扩展(Query Expansion)是通过添加相关词汇或同义词来扩展原始查询,以提高检索的召回率和精度。
为什么需要查询扩展
1. 词汇不匹配问题
- 同义词问题:用户查询和文档使用不同词汇
- 术语差异: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的差异
- 表达方式: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同一概念
2. 召回率问题
- 查询过于具体:可能遗漏相关文档
- 词汇覆盖不足:查询词汇覆盖范围有限
- 语义理解不足:缺乏语义层面的理解
3. 用户体验问题
- 查询意图理解: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
- 结果多样性:提供更多样化的结果
- 交互体验:改善用户交互体验
实现方法
1. 基于词典的扩展
- 同义词词典:使用WordNet等词典
- 专业词典:使用领域专业词典
- 多语言词典:处理多语言查询
2. 基于统计的扩展
- 共现分析:分析词汇共现关系
- 相关性分析:计算词汇相关性
- 聚类分析:基于聚类结果扩展
3. 基于学习的扩展
- 查询日志分析:分析历史查询日志
- 点击数据:基于用户点击行为
- 机器学习:使用ML模型预测扩展词
4. 基于大模型的扩展
- 生成式扩展:使用大模型生成扩展词
- 语义理解:基于语义理解扩展
- 上下文感知:考虑查询上下文
实现步骤
- 查询分析 - 分析原始查询
- 扩展词生成 - 生成候选扩展词
- 扩展词选择 - 选择最相关的扩展词
- 查询重构 - 重构扩展后的查询
- 检索执行 - 使用扩展查询进行检索
7. 什么自查询?为什么在 RAG 中需要自查询?
自查询定义
自查询(Self-Query)是一种让大语言模型自动生成结构化查询的技术,将自然语言查询转换为结构化的检索查询。
为什么需要自查询
1. 查询理解问题
- 自然语言复杂性 - 自然语言查询复杂多样
- 意图理解 - 需要理解用户真实意图
- 上下文理解 - 需要理解查询上下文
2. 检索效率问题
- 查询优化 - 优化查询以提高检索效率
- 过滤条件 - 自动添加相关过滤条件
- 排序策略 - 选择合适的排序策略
3. 系统集成问题
- 统一接口 - 提供统一的查询接口
- 多模态支持 - 支持多种查询类型
- 扩展性 - 易于扩展新的查询类型
实现方法
1. 基于规则的方法
- 模板匹配 - 使用预定义模板
- 关键词提取 - 提取关键信息
- 规则转换 - 基于规则转换查询
2. 基于学习的方法
- 序列标注 - 标注查询中的关键信息
- 分类模型 - 分类查询类型
- 生成模型 - 生成结构化查询
3. 基于大模型的方法
- 指令微调 - 微调大模型理解查询
- 少样本学习 - 使用少量样本学习
- 思维链 - 使用思维链推理
实现步骤
- 查询分析 - 分析用户查询
- 意图识别 - 识别查询意图
- 参数提取 - 提取查询参数
- 查询生成 - 生成结构化查询
- 查询验证 - 验证生成的查询
- 查询执行 - 执行结构化查询
8. 什么提示压缩?为什么在 RAG 中需要提示压缩?
提示压缩定义
提示压缩(Prompt Compression)是一种减少提示长度同时保持其有效性的技术,通过压缩和优化提示内容来节省token使用。
为什么需要提示压缩
1. 上下文长度限制
- 模型限制 - 大模型有上下文长度限制
- 成本控制 - 减少token使用成本
- 效率提升 - 提高处理效率
2. 信息冗余问题
- 重复信息 - 提示中存在重复信息
- 无关信息 - 包含不相关的信息
- 冗余表达 - 表达方式冗余
3. 性能优化
- 响应速度 - 减少处理时间
- 内存使用 - 减少内存占用
- 并发处理 - 提高并发处理能力
实现方法
1. 基于规则的方法
- 关键词提取 - 提取关键信息
- 句子压缩 - 压缩长句子
- 段落合并 - 合并相似段落
2. 基于学习的方法
- 序列到序列 - 使用seq2seq模型压缩
- 摘要模型 - 使用摘要模型压缩
- 分类模型 - 分类信息重要性
3. 基于大模型的方法
- 指令压缩 - 使用大模型压缩指令
- 上下文压缩 - 压缩上下文信息
- 动态压缩 - 根据需求动态压缩
实现步骤
- 内容分析 - 分析提示内容
- 重要性评估 - 评估信息重要性
- 压缩策略 - 选择压缩策略
- 压缩执行 - 执行压缩操作
- 质量验证 - 验证压缩质量
- 结果优化 - 优化压缩结果
9. 如何进行 RAG 调优后的效果评估?请给出真实应用场景中采用的效果评估标准与方法
评估维度
1. 检索质量评估
- 召回率(Recall) - 检索到相关文档的比例
- 精确率(Precision) - 检索结果中相关文档的比例
- F1分数 - 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
- NDCG - 归一化折损累积增益
2. 生成质量评估
- 相关性 - 生成内容与查询的相关性
- 准确性 - 生成内容的准确性
- 完整性 - 生成内容的完整性
- 流畅性 - 生成内容的语言流畅性
3. 用户体验评估
- 响应时间 - 系统响应速度
- 用户满意度 - 用户对结果的满意度
- 任务完成率 - 用户任务完成的比例
- 交互效率 - 用户完成任务的效率
评估方法
1. 自动评估
- 指标计算 - 计算各种评估指标
- 基准对比 - 与基准系统对比
- A/B测试 - 进行A/B测试
- 统计分析 - 进行统计分析
2. 人工评估
- 专家评估 - 由专家评估结果质量
- 众包评估 - 使用众包平台评估
- 用户调研 - 进行用户调研
- 深度访谈 - 进行深度用户访谈
3. 在线评估
- 用户行为分析 - 分析用户行为数据
- 点击率分析 - 分析点击率数据
- 停留时间分析 - 分析用户停留时间
- 转化率分析 - 分析转化率数据
真实应用场景评估
1. 客服系统
- 问题解决率 - 用户问题得到解决的比例
- 用户满意度 - 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
- 响应时间 - 系统响应时间
- 人工介入率 - 需要人工介入的比例
2. 知识问答系统
- 答案准确性 - 答案的准确性
- 答案完整性 - 答案的完整性
- 用户反馈 - 用户对答案的反馈
- 使用频率 - 系统的使用频率
3. 文档检索系统
- 检索精度 - 检索结果的精度
- 检索召回率 - 检索结果的召回率
- 用户点击率 - 用户点击检索结果的比例
- 用户停留时间 - 用户在结果页面的停留时间
10. 什么是 RAG 中的分块?为什么需要分块?
分块定义
分块(Chunking)是将长文档分割成较小的、语义完整的文本块的过程,以便于向量化和检索。
为什么需要分块
1. 技术限制
- 向量模型限制 - 向量模型有输入长度限制
- 存储效率 - 提高存储和检索效率
- 计算效率 - 提高计算效率
2. 语义完整性
- 上下文保持 - 保持语义上下文完整性
- 信息完整 - 确保信息完整性
- 检索精度 - 提高检索精度
3. 灵活性
- 粒度控制 - 控制检索粒度
- 适应性 - 适应不同查询需求
- 可扩展性 - 支持大规模文档
分块策略
1. 固定长度分块
- 字符分块 - 按字符数分块
- Token分块 - 按token数分块
- 句子分块 - 按句子数分块
- 段落分块 - 按段落数分块
2. 语义分块
- 主题分块 - 按主题分块
- 章节分块 - 按章节分块
- 逻辑分块 - 按逻辑结构分块
- 功能分块 - 按功能分块
3. 混合分块
- 层次分块 - 构建层次化分块
- 重叠分块 - 添加重叠区域
- 动态分块 - 根据内容动态分块
- 自适应分块 - 自适应调整分块大小
分块考虑因素
- 文档类型 - 考虑文档的类型和特点
- 查询模式 - 考虑用户的查询模式
- 性能要求 - 考虑性能要求
- 存储限制 - 考虑存储限制
11. 在 RAG 中,常见的分块策略有哪些?分别有什么区别?
常见分块策略
1. 固定长度分块(Fixed-Length Chunking)
- 原理:按固定长度分割文档
- 优势:实现简单、处理效率高
- 劣势:可能破坏语义完整性
- 适用场景:大规模文档处理
2. 句子分块(Sentence Chunking)
- 原理:按句子边界分割文档
- 优势:保持语义完整性
- 劣势:句子长度差异大
- 适用场景:自然语言文档
3. 段落分块(Paragraph Chunking)
- 原理:按段落分割文档
- 优势:保持逻辑完整性
- 劣势:段落长度差异大
- 适用场景:结构化文档
4. 语义分块(Semantic Chunking)
- 原理:基于语义相似度分块
- 优势:语义完整性好
- 劣势:计算成本高
- 适用场景:高质量要求场景
5. 滑动窗口分块(Sliding Window Chunking)
- 原理:使用滑动窗口分块
- 优势:保持上下文连续性
- 劣势:产生大量重叠
- 适用场景:需要保持上下文
6. 递归分块(Recursive Chunking)
- 原理:递归分割文档
- 优势:适应不同粒度需求
- 劣势:实现复杂
- 适用场景:复杂文档结构
策略选择考虑因素
- 文档类型 - 文档的类型和特点
- 查询需求 - 用户的查询需求
- 性能要求 - 系统的性能要求
- 资源限制 - 可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
12. 在 RAG 中的 Embedding 嵌入是什么?
Embedding定义
Embedding是将文本转换为高维向量表示的过程,使得语义相似的文本在向量空间中距离较近。
在RAG中的作用
1. 语义表示
- 语义理解 - 捕获文本的语义信息
- 相似度计算 - 计算文本间的相似度
- 语义搜索 - 支持语义搜索
2. 检索基础
- 向量检索 - 基于向量相似度检索
- 索引构建 - 构建向量索引
- 快速搜索 - 支持快速相似度搜索
3. 知识表示
- 知识编码 - 将知识编码为向量
- 知识检索 - 基于向量检索知识
- 知识融合 - 融合不同来源的知识
Embedding类型
1. 静态Embedding
- Word2Vec - 词向量模型
- GloVe - 全局词向量模型
- FastText - 快速文本分类模型
2. 动态Embedding
- BERT - 双向Transformer模型
- RoBERTa - 优化的BERT模型
- DistilBERT - 蒸馏的BERT模型
3. 多模态Embedding
- CLIP - 图文多模态模型
- DALL-E - 图像生成模型
- GPT-4V - 多模态大模型
Embedding选择考虑因素
- 任务类型 - 根据任务类型选择
- 语言支持 - 考虑语言支持
- 性能要求 - 考虑性能要求
- 资源限制 - 考虑资源限制
13. 在 RAG 中,你知道有哪些 Embedding Model 嵌入模型?
主流Embedding模型
1. OpenAI Embedding
- text-embedding-ada-002 - 通用嵌入模型
- text-embedding-3-small - 小型嵌入模型
- text-embedding-3-large - 大型嵌入模型
- 特点:性能优秀、API易用
2. Sentence Transformers
- all-MiniLM-L6-v2 - 轻量级模型
- all-mpnet-base-v2 - 平衡模型
- all-MiniLM-L12-v2 - 高性能模型
- 特点:开源、易用、效果好
3. BGE Embedding
- BGE-large-zh - 中文大模型
- BGE-base-zh - 中文基础模型
- BGE-large-en - 英文大模型
- 特点:中文效果好、开源免费
4. E5 Embedding
- E5-large - 大型模型
- E5-base - 基础模型
- E5-small - 小型模型
- 特点:多语言支持、性能优秀
5. 国产Embedding模型
- M3E - 智源研究院模型
- text2vec - 开源中文模型
- GanymedeNil - 高质量中文模型
- 特点:中文优化、免费使用
模型选择考虑因素
- 语言支持 - 支持的目标语言
- 性能要求 - 精度和速度要求
- 资源限制 - 计算和存储资源
- 成本考虑 - 使用成本
- 部署方式 - 本地部署或云服务
14. 在 RAG 中,你如何选择 Embedding Model 嵌入模型,需要考虑哪些因素?
选择考虑因素
1. 任务相关因素
- 任务类型 - 分类、检索、生成等
- 领域匹配 - 是否匹配目标领域
- 语言要求 - 支持的目标语言
- 性能要求 - 精度和速度要求
2. 技术因素
- 模型大小 - 模型参数量和大小
- 推理速度 - 推理速度和延迟
- 内存需求 - GPU内存需求
- 精度表现 - 在目标任务上的精度
3. 资源因素
- 计算资源 - 可用的计算资源
- 存储资源 - 可用的存储资源
- 网络资源 - 网络带宽和延迟
- 成本预算 - 可用的成本预算
4. 部署因素
- 部署方式 - 本地部署或云服务
- 扩展性 - 系统的扩展性需求
- 维护成本 - 维护和更新成本
- 集成难度 - 与现有系统集成难度
选择策略
1. 快速原型阶段
- 推荐模型:Sentence Transformers
- 理由:开源免费、易用、效果好
- 适用场景:快速验证想法
2. 生产环境
- 推荐模型:OpenAI Embedding或BGE
- 理由:性能稳定、服务可靠
- 适用场景:正式生产环境
3. 中文场景
- 推荐模型:BGE或M3E
- 理由:中文优化、效果优秀
- 适用场景:中文应用场景
4. 资源受限场景
- 推荐模型:轻量级模型
- 理由:资源需求低、部署简单
- 适用场景: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环境
评估方法
- 基准测试 - 在目标数据集上测试
- 性能对比 - 对比不同模型性能
- 成本分析 - 分析使用成本
- 用户体验 - 评估用户体验
15. 在 RAG 中,索引流程中的文档解析你们怎么做的?
文档解析流程
1. 文档预处理
- 格式识别 - 识别文档格式(PDF、Word、HTML等)
- 编码处理 - 处理文档编码问题
- 结构分析 - 分析文档结构
- 元数据提取 - 提取文档元数据
2. 内容提取
- 文本提取 - 提取纯文本内容
- 表格提取 - 提取表格数据
- 图片处理 - 处理图片和图表
- 链接处理 - 处理内部和外部链接
3. 结构化处理
- 标题识别 - 识别文档标题和子标题
- 段落分割 - 分割段落
- 列表处理 - 处理列表和枚举
- 引用处理 - 处理引用和参考文献
4. 内容清理
- 噪声去除 - 去除无关内容
- 格式标准化 - 标准化格式
- 重复去除 - 去除重复内容
- 质量检查 - 检查内容质量
技术实现
1. 文档解析库
- PDF处理:PyPDF2、pdfplumber、pdf2image
- Word处理:python-docx、mammoth
- HTML处理:BeautifulSoup、lxml
- Markdown处理:markdown、mistune
2. OCR技术
- Tesseract - 开源OCR引擎
- PaddleOCR - 百度开源OCR
- EasyOCR - 易用的OCR库
- 商业OCR - 阿里云、腾讯云OCR
3. 表格处理
- Tabula - PDF表格提取
- Camelot - 高级表格提取
- pandas - 表格数据处理
- openpyxl - Excel文件处理
最佳实践
1. 错误处理
- 异常捕获 - 捕获解析异常
- 错误恢复 - 实现错误恢复机制
- 日志记录 - 记录解析日志
- 质量监控 - 监控解析质量
2. 性能优化
- 并行处理 - 并行处理多个文档
- 缓存机制 - 缓存解析结果
- 增量更新 - 支持增量更新
- 资源管理 - 管理内存和CPU资源
3. 质量控制
- 内容验证 - 验证解析内容
- 格式检查 - 检查输出格式
- 完整性检查 - 检查内容完整性
- 一致性检查 - 检查格式一致性
16. 在 RAG 应用的过程中,关于提示工程的设计有什么心得和技巧吗?
提示工程核心原则
1. 明确性
- 目标明确 - 明确提示的目标
- 指令清晰 - 使用清晰的指令
- 格式规范 - 使用规范的格式
- 示例充分 - 提供充分的示例
2. 上下文性
- 上下文相关 - 确保上下文相关性
- 信息完整 - 提供完整的信息
- 逻辑清晰 - 保持逻辑清晰
- 结构合理 - 使用合理的结构
3. 适应性
- 任务适应 - 适应具体任务
- 模型适应 - 适应目标模型
- 用户适应 - 适应用户需求
- 场景适应 - 适应应用场景
设计技巧
1. 角色定义
你是一个专业的[角色],具有以下特点:
- 专业知识丰富
- 回答准确可靠
- 表达清晰易懂
2. 任务描述
请基于以下信息回答用户问题:
[检索到的文档内容]
用户问题:[用户问题]
请按照以下要求回答:
1. 基于检索到的文档内容
2. 回答要准确、完整
3. 如果文档中没有相关信息,请明确说明
3. 输出格式
请按照以下格式输出:
## 回答
[主要回答内容]
## 参考来源
- [文档1标题]
- [文档2标题]
## 补充说明
[如有需要,提供补充说明]
4. 约束条件
注意事项:
- 只基于提供的文档内容回答
- 不要编造或推测信息
- 如果不确定,请明确说明
- 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
优化策略
1. 迭代优化
- A/B测试 - 测试不同提示效果
- 用户反馈 - 收集用户反馈
- 数据分析 - 分析使用数据
- 持续改进 - 持续优化提示
2. 动态调整
- 上下文感知 - 根据上下文调整
- 用户适应 - 根据用户调整
- 任务适应 - 根据任务调整
- 模型适应 - 根据模型调整
3. 模板化
- 模板设计 - 设计通用模板
- 参数化 - 使用参数化设计
- 模块化 - 使用模块化设计
- 可复用 - 提高可复用性
17. 什么是 Advanced RAG?
Advanced RAG定义
Advanced RAG(高级检索增强生成)是在基础RAG基础上,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策略来提高检索和生成质量的系统。
核心技术
1. 多阶段检索
- 粗检索 - 使用快速检索方法
- 精检索 - 使用精确检索方法
- 重排序 - 使用重排序技术
- 融合 - 融合多个检索结果
2. 混合检索
- 稀疏检索 - 使用BM25等稀疏检索
- 密集检索 - 使用向量检索
- 混合策略 - 结合多种检索方法
- 动态选择 - 动态选择检索策略
3. 查询理解
- 意图识别 - 识别用户查询意图
- 实体识别 - 识别查询中的实体
- 查询扩展 - 扩展查询内容
- 查询重写 - 重写查询表达
4. 上下文优化
- 上下文选择 - 智能选择上下文
- 上下文压缩 - 压缩上下文内容
- 上下文排序 - 排序上下文内容
- 上下文融合 - 融合多个上下文
高级特性
1. 多模态支持
- 文本处理 - 处理文本内容
- 图像处理 - 处理图像内容
- 音频处理 - 处理音频内容
- 视频处理 - 处理视频内容
2. 实时更新
- 增量索引 - 支持增量更新
- 实时检索 - 支持实时检索
- 动态更新 - 支持动态更新
- 版本管理 - 管理不同版本
3. 个性化
- 用户建模 - 建立用户模型
- 偏好学习 - 学习用户偏好
- 个性化检索 - 个性化检索结果
- 个性化生成 - 个性化生成内容
4. 可解释性
- 检索解释 - 解释检索过程
- 生成解释 - 解释生成过程
- 置信度评估 - 评估结果置信度
- 不确定性量化 - 量化不确定性
应用场景
- 企业知识管理 - 企业级知识问答
- 学术研究 - 学术文献检索和分析
- 客服系统 - 智能客服系统
- 内容创作 - 辅助内容创作
- 决策支持 - 智能决策支持
18. 什么是 Modular RAG?
Modular RAG定义
Modular RAG(模块化检索增强生成)是一种将RAG系统分解为独立模块的架构设计,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,可以独立开发、测试和部署。
核心模块
1. 数据模块
- 数据收集 - 收集各种数据源
- 数据预处理 - 预处理原始数据
- 数据存储 - 存储处理后的数据
- 数据管理 - 管理数据生命周期
2. 索引模块
- 文档解析 - 解析各种格式文档
- 向量化 - 将文本转换为向量
- 索引构建 - 构建向量索引
- 索引管理 - 管理索引更新
3. 检索模块
- 查询处理 - 处理用户查询
- 检索执行 - 执行检索操作
- 结果排序 - 排序检索结果
- 结果融合 - 融合多个检索结果
4. 生成模块
- 上下文构建 - 构建生成上下文
- 提示工程 - 设计生成提示
- 模型调用 - 调用大语言模型
- 结果优化 - 优化生成结果
5. 评估模块
- 质量评估 - 评估系统质量
- 性能监控 - 监控系统性能
- 用户反馈 - 收集用户反馈
- 持续优化 - 持续优化系统
架构优势
1. 可维护性
- 模块独立 - 模块间松耦合
- 易于测试 - 每个模块可独立测试
- 易于调试 - 问题定位更容易
- 易于扩展 - 易于添加新功能
2. 可扩展性
- 水平扩展 - 支持水平扩展
- 垂直扩展 - 支持垂直扩展
- 功能扩展 - 易于添加新功能
- 集成扩展 - 易于集成新系统
3. 可复用性
- 模块复用 - 模块可在不同项目复用
- 接口标准化 - 标准化模块接口
- 配置灵活 - 灵活的配置选项
- 部署灵活 - 灵活的部署方式
4. 团队协作
- 并行开发 - 支持并行开发
- 职责明确 - 模块职责明确
- 技术栈灵活 - 不同模块可用不同技术
- 版本管理 - 独立的版本管理
实现策略
1. 接口设计
- 标准化接口 - 设计标准化接口
- 版本管理 - 管理接口版本
- 向后兼容 - 保持向后兼容
- 文档完善 - 完善接口文档
2. 数据流设计
- 数据格式 - 定义标准数据格式
- 数据流 - 设计数据流路径
- 错误处理 - 设计错误处理机制
- 监控机制 - 设计监控机制
3. 部署策略
- 容器化 - 使用容器化部署
- 微服务 - 采用微服务架构
- 服务网格 - 使用服务网格
- 自动化部署 - 自动化部署流程
19. 面试准备建议
技术深度
- 深入理解RAG的核心原理
- 掌握各种检索和生成技术
- 了解RAG的优化策略
- 熟悉RAG的实际应用
实践经验
- 完成完整的RAG项目
- 使用不同的RAG技术
- 优化RAG系统性能
- 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
项目展示
- 准备具体的RAG应用案例
- 展示技术选型和优化过程
- 说明效果评估和改进方法
- 讨论实际部署的经验
技术趋势
- 关注RAG的最新发展
- 了解新的技术和方法
- 跟踪行业最佳实践
- 参与开源项目
💡 提示: RAG是AI应用的重要技术,建议重点关注检索质量、生成效果和系统优化。